襄阳市水务集团自2015年驻南漳县板桥镇白云庵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4年来,该集团真心帮扶,倾力支持,采取打基础与管长远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投资95万多元,修通村级主公路、家家架通自来水、扶持做实做强产业,使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村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气象。9月19日上午,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尚梅带领相关人员,专程到襄阳水务集团,向该集团及驻村工作队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踏遍村村组组,让村民走上致富大道。板桥镇白云庵村属省级贫困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属高寒山区,由原白云庵和杨寺庙2个村,11个村民小组合并而成,共158 户,555 人,劳力320人,耕地面积1284.12亩,山林面积10817亩。全村共有贫困户92户,280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8.2%和50.5%。该村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极其困难,加之, 居住较为分散,交通极为不便。2015年春入驻该村后,在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平,总经理甄先强以及驻村工作队队长、总会计师刘艳的带领下,组织集团干部职工40多人,深入到每个自然村组,进行调研,达成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识。在水务集团驻村工作队的积极争取和运作下,2015年底,该村4公里的通村主公路纳入了南漳县“村村通”修建计划。在此基础上,水务集团配套修路资金50万元,帮助白云庵村于 2016年底,修通了通村主公路,彻底解决了该村无公路的历史。
二、进入家家户户,让村民喝上干净自来水。路的问题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又摆在了水务集团驻村工作队面前。水务集团领导以及驻村工作队走进家家户户,在逐一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争取南漳县政府和水利局支持,采取两步走的办法,逐步解决了该村的用水难问题。一是对该村92个贫困户,争取地方水利扶贫政策支持,于2017年底予以解决,全部架通自来水。二是对剩下的62个吃水难的非贫困户,由水务集团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勘探设计测量,并投资予以解决。截止9月20日,水务集团已投资土建、人工、水管以及水利配套设施价值达25万元,预计10月底可完工通水,届时,白云庵村家家户户将喝上较为洁净的自来水。
三、说尽千言万语,让村民做实做强产业。2015年前,白云庵村几乎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村里主要经济收入以小麦、玉米、土豆种植和分散的牛、羊、猪、鸡养殖为主,规模都不大。村集体经济属于空壳,面临此情况,水务集团驻村工作队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并配套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帮助该村壮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该村2组村民刘友江,60岁,独生儿子于2012年因意外事故死亡,老俩口长年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拨,生活极其困难,在工作队长刘艳的帮扶下,刘友江突出养殖和种植两大产业,今年养牛4头,养羊30只,种植有机辣椒30亩,年收入10万多元。该村3组贫困户殷永湖,2017年工作队帮扶发展养鸡1000多只,仅此一项就为其家庭增收6 万多元。
在发展白云庵村集体经济上,水务集团驻村工作队坚持打基础与管长远相结合。一是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二是发展核桃基地。三是帮扶该村成立南璋县志通农产品合作社。加之公益林、农机合作社以及入股大地农丰合作社分红等,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10万元以上。从而,一举使白云庵村甩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逐步走上了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