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城市供水是城市的血液、经济的命脉,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漾漾清水,映出的是襄阳“供水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铿锵步伐。让我们城市每一个人都能用上放心的自来水,是襄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对全市人民的拳拳承诺,更是每一个“供水人”的不懈追求。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树形象、铸品质、促服务,认真履行供水企业职责,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增强供水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提供放心水、优质水、满意水,全力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
激活企业发展一池春水
1958年,襄阳的供水事业艰难起步、白手起家,公司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思路,加压奋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实现着供水服务民生的夙愿。60多年来,在几代“襄水人”的不断努力下,5座水厂先后建成,城市日供水能力由0.5万立方米提高到90万立方米,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改革步伐永不停歇。2011年12月,公司与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合同,双方共同出资组建了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实现了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合资改制为襄阳供水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使一个老国企焕发了青春、增强了活力,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大大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合资以来,城市供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质综合合格率始终保持优于国家标准,DN100mm以上供水主管线延伸近千公里,供水辐射面积由之前的120平方米公里增至现在的398平方公里,用户增至36万多户。在遍及城区的供水主干管脉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供水管线向城郊和周边乡镇延伸,不断拓展城乡一体的供水脉络,全力谋划建立区域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培育供水保障中坚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灵魂。恰逢建党100周年,在如火如荼的供水事业中,公司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使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践行。公司坚持把一线锤炼党员作风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搭建党员一线奉献、建功立业的平台,以“三评”工作为抓手,以“供水一线党旗红”品牌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三亮三争”活动,多措并举调动广大党员干创事业、争做先锋的热情。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就是坚固的战斗堡垒。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期间,党员干部队伍更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主动作为,一手严抓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一手做好安全供水保障,用心服务社会。既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和政治本色,也充分彰显了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无论何时何地,保障安全用水就是头等大事,公司组建了“水质保障”“运营保障”“应急抢修”“优质服务”13个先锋队24小时随时待命,密切关注供水一线,积极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前,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全力以赴为安全供水保驾护航。
2020年2月28日,以张拥军为首的三名党员在接到供水热线紧急电话后,冲锋在前,不惧“疫魔”,迅速赶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集中隔离点,在寒风和冰冷的水中紧急维修破损管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我是党员我先上”是全省优秀党员赵智勇的铿锵誓言,他扎根基层,勤奋学习,凭着一股好学好钻研的劲头,逐步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管网活地图”,以极其平凡的小事书写了“保障供水,优质服务,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此外,还涌现出像姜凌、田云峰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公司发展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在于公司聚集了这样一批“把企业当成事业来干”的员工,培养了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正如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供水工程分公司第五项目部副主任杨勇说的那样,“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自来水员工,从业20年来,面对困难,我从不退缩,把管道安装好、维护好,让市民安全用水、安心用水是我最大的心愿。”
打造供水惠民精品工程
城市发展,供水先行。一直以来,公司以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主线,城市建设到哪里,供水管网就延伸到哪里,优质服务就提供到哪里。近几年,公司投资3亿多元新建了200多公里供水管网,仅今年新建供水管网36496米,较好地完成了东津新区和樊西工业园、深圳工业园、高新工业园、航空航天工业园、汽车工业园、伙牌工业园、洪山头工业园、余家湖工业园等园区市政配套建设和重点项目落地的供水保障工作。
为彻底解决东津新区生活用水不足问题,公司投资3400多万元实施了东内环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将供水主管经钻石大道、汉丹铁路、航空路、再沉管穿越唐白河后与东津供水管网对接,最终在2019年5月全线贯通,让东津新区居民用上城市自来水;为保障汽车产业园的供水需求,按照“服务东风,发展襄阳”的要求,投资近1000万元,为高新区15条园区道路配套供水管网建设17.5公里;为支持深圳工业园区建设,投资1400万元,建设供水管网18.74公里;为支持樊西新区建设,投资700万元铺设供水管道10.5公里,满足了樊西新区42平方公里范围的用水需求;为配合古隆中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解决卧龙镇居民长期用水难,投资800万元实施了303省道供水管道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内环南线三九酒厂至檀溪泵站、胜利街至凤雏大道供水管道约5公里,优化襄城供水布局,提升檀溪片区供水保障能力。
东西轴线项目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城建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转迁改造沿线对主体施工有影响的12条既有供水管网。这些管网全长3400米,担负着近10万市民和近百家单位、商铺的日常用水功能。根据常规施工组织设计,供水管道转迁施工周期长、停水时间长,不光会影响到道路施工,同时正值用水需求迫切的盛夏,势必对中原路、清河路市民、单位、商铺的正常用水造成极其严重影响。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以“三评”整改工作为抓手,服务大局,敢于担当,将“以人为本”作为供水管道转迁改造工作的首要原则,经过大量的现场勘查分析,与东西轴线施工单位密切沟通,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采用“适当增加投资、错峰施工、分步施工、化整为零”的工作方法,做到了“管道更换、供水不断”,为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对沿线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党组织和党员始终战斗在一线,施工也尽可能安排在夜间进行,许多党员克服困难带病上岗,有力保障了东西轴线项目顺利实施和沿线生产生活用水。
打通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
上善若水润千家,供水服务惠万户。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我为用户办实事”聚焦用户的关切期盼,以解决企业和市民群众吃水用水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打通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公司不断完善供水服务举措,初步建立了优质高效的供水服务体系,供水质量和服务发生了质的飞跃。公司不断完善供水热线服务功能,强化以“供水热线96510、3454696”为轴心的供水服务联动机制,实行昼夜24小时备勤制度,一旦发现管网漏水,及时抢修,做到“小修不过夜,大修不过天”,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有漏必修,履行了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供用水服务的承诺。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今年组建了便民服务队7个到市内各大型小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35场次。全面压缩报装时间,简化报装流程,实现“321服务”和用水报装“不见面”服务。大幅压缩施工时间,单表用户实现1-6个工作日通水。用水在线报装系统共受理各项报装业务1200余件(次),用户平均通水时间比以前压缩50%以上。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在湖北省率先完成了“水表过户随不动产过户而自动过户”的技术开发和系统端口对接工作。通过“用水在线报装系统”增设“水表过户”板块,取得了与市不动产系统平台联调联试的成功,实现了用户通过手机微信,即可完成水表更名过户的业务办理,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从5月运行以来,已有1000多位市民通过线上办理了水表过户业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开通多种缴费渠道,方便用户交费。公司在现有营业网点缴费基础上,开发、完善和规范银行代扣缴费、个人网银缴费、微信缴费、支付宝缴费等多种模式和渠道,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办理水费缴纳、开户和预约等业务。企业和市民只需准备好相关要件,即可享受“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的贴心服务,让更多的居民和用户得到了实惠。“以前办理自来水业务,需要跑到自来水公司网点、银行等好几家单位,我们老年人又不会用手机,现在家门口办事,大大缩短我们的时间,真的很不错。”樊城区大庆路营业所一位办理业务的老人开心地说道。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襄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不断增强供水保障能力,优化供水管网布局,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力履行好时代赋予供水人的神圣使命。